

银发新浪潮,渝悦创未来。
\n11月7日至9日,第十九届中国(重庆)老年产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:老博会)、第六届中国(重庆)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,吸引海内外600余家涉老企业参展。
\n银发经济,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一头牵系民生福祉。在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、人工智能驱动经济转型的今天,释放银发经济活力,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蓝海。
\n
11月7日,第十九届中国(重庆)老年产业博览会暨首届西部国际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、第六届中国(重庆)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。记者 尹诗语 摄/视觉重庆
\n01
\n广阔的市场前景,可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量。
\n当下,银发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风口。
\n一方面,市场有需求——据国家卫健委测算,2035年左右,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掌心策略,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%。如此多的老龄人口,意味着发展银发经济具有巨大市场潜力。
\n另一方面,随着经济的发展,银发一族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。《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》预测,从2020年到2050年,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约4.3万亿元增加到约40.6万亿元。
\n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。发展银发经济,既能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,也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,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,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增量空间。
\n比如,“衣、食、住、行、用”的适老化改造。从方便穿脱、符合老年人审美的衣物,到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,生产的低糖、低盐、低脂的食物,到涵盖养老社区及普通住宅适老化改造的银发地产,再到适合老年人的慢行交通工具、交通设施……与年轻人更心仪外观酷炫、功能丰富的产品不同,老年人往往更关注产品的便捷性、实用性,在适老化产品的改造中,可把“投资于物”同“投资于人”紧密结合起来,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空间。
\n“康、养、文、旅”等服务业需求。当下,越来越多的银发群体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,催生了银发服务业的增长。比如,他们和年轻人一样,也乐于走向“诗和远方”。有数据显示,预计到2040年,“银发旅游”人数或占中国国内旅行人数的50%。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,重庆可利用好金佛山、仙女山、黑山谷、缙云山等优质文旅资源,积极推动“康养+金融”“康养+文旅”“康养+医疗”等模式,延长相关产业链条,释放市场活力。
\n艺术、体育、休闲、娱乐等新型需求。跳爵士舞、玩“狼人杀”、开卡丁车、报名模特班、上老年大学……如今,老年人的需求已经从单一化的医疗、护理走向多元化,从养老走向享老,从生活必需型向享受型、发展型、参与型转变。老年人在文娱社交、终身学习、心理慰藉等精神需求方面,也构建起了庞大的市场需求。
\n另外,还有面对养老、备老的金融需求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,老年阶段财富管理愈发重要。当下,重庆正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,相关企业可借此机遇,一方面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、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,另一方面可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,助力养老资金储备、优化财富应对方案,让老有所养更从容。
\n
11月7日,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母城渝中·幸福银龄体验馆,不少市民前来观展。记者 尹诗语 摄/视觉重庆
\n02
\n智慧养老的趋势中,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\n在人口老龄化、少子化的大背景下,依托科技创新、人工智能补充银发经济的人才队伍,缓解家庭规模小型化背景下日益增长的照护压力,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,既是大势所趋,也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。
\n技术赋能,重构养老服务生态。随着智能化、数字化等科技的发展,新技术在银发经济领域的运用,已经开始重塑养老服务的形态。当前,相关企业在选择未来产业布局和潜力赛道的时候,已经充分地将老龄化作为一个重点的考量因素。
\n比如,此次老博会上,科技与养老的深度融合,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。从康复护理机器人、辅助行走机器人、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,到使用AI识别技术的“防摔马甲”;从导盲机器狗到全自动洗澡机,再到疾病预警智能手表……多款养老“黑科技”产品为养老服务带来全新体验。
\n产业融合,催生多元经济增长点。随着越来越多的养老产品和服务,逐步向“信息化、智能化、家庭化、个性化”转型,相关产业链也不断延伸拓展,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与市场机遇。
\n重庆银发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郑钧元认为,未来,科技应极大降低长者操作智能设备的门槛,让他们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。比如,在生活起居方面,通过方言语音助手控制全屋智能家电(灯光、空调、窗帘);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,可开发集成一键呼叫、SOS、医保支付、位置服务的适老化终端应用,替代操作复杂的智能手机App;在出行安全方面,为有认知障碍风险的老人配备智能定位鞋、内置定位芯片的手环等。
\n面对银发经济,我们还需要呼唤科技创新产生更大作为。当算法赋予老者新的尊严,当技术助力我们延续自主生活……肉身老去,科技的温度,或许将成为每个人对抗孤独与无常的温柔支点。
\n
11月7日,重庆国际博览中心,市民正在楼梯上体验辅助行走装置。记者 尹诗语 摄/视觉重庆
\n03
\n拥抱积极化的老龄观,银发群体也可为社会发展带来新活力。
\n过去,我们习惯将老年视为人生的下坡路,将老龄化视为社会的负担。然而在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的今天,这种观念已然过时。《百岁人生》作者琳达·格拉顿认为,上学、工作、回家养老这样传统的三段式人生,是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产物,多段式人生终将开启。 银发人群中确有高龄、失能、独居等需要被悉心照护者,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,如今,许多人退休后,往往还有二三十年甚至更久的健康生活。
\n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”今天,作为银发群体的他们,依然渴望热情参与社会、创造价值、追求品质生活、引领消费风向。
\n他们是时代价值的宝贵创造者。传统经济模式依赖体力劳动,老年人的经济创造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。但在科技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,经济社会运转的核心正从“体力比拼”转向“智力比拼”。老中医的辨证施治、老教师的因材施教、老工匠的精益求精……部分银发群体凭借宝贵的经验、智慧、判断力,在人工智能时代仍然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。
\n郑钧元认为,可多搭建相关“经验智库”平台,将有专业背景(如教师、工程师)的老人的知识经验结构化记录,定期邀请有经验、有能力的长者组织、参与各类活动及讲座服务社会,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,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。
\n他们是激发社会活力的“元气老人”。重新认识老年人的价值,也不能仅局限于直接增加劳动供给。从“65岁体育生”每天坚持力量训练,到60岁阿姨成为自驾达人,再到80岁退休教师开设“云上课堂”……现在,很多“硬核”老年人纷纷出圈获得年轻人的喜爱。某社交平台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60岁以上的老年月活跃用户已超过3000万,老年创作者的数量在过去两年增长了三倍,累计已发布笔记超过1亿篇。
\n有别于人们对老年人含饴弄孙、颐养天年的传统印象,如今,越来越多的“元气老人”,喜欢追求更高质量的人生,从呼朋引伴“打卡”祖国壮丽山河,到上老年大学培养多种兴趣爱好,他们绚丽多彩的退休生活,给相关产业和市场带来了新活力,也为银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天地。
\n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。我国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,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坚实基础。人人都会变老,家家都会有老人,推动银发经济发展,已成为时代必答题。
\n原标题:银发经济掌心策略,也是朝阳产业
鑫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